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老区文化>红色文化

孟良崮战役,中国最惨的战役之一:满山死尸横遍,无人敢回故乡。

时间:2018-09-11

阅读:806

字体:[] [] []

打印

孟良崮战役,中国最惨的战役之一:满山死尸横遍,无人敢回故乡。

在解放战争期间,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,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,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。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,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,当时,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,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,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,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。但是,孟良崮一役,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,其精锐之师整编第74师遭全军覆没。

战争一开始,双方实力悬殊。国民党无论在兵力上,还是在武器装备上,都占绝对优势。所以,我军第一年是处于自卫、防御、撤退的阶段。

1月31日,国军各部展开行动。陈诚对此次“鲁南会战”极为自信,认为:“党国成败,全看鲁南一役。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。”战事的发展似乎也在印证着他的期望,2月15日,国军南线兵团中路李天霞整编83师与张灵甫整编74师顺利攻占了临沂,会战的胜利仿佛已指日可待了,陈诚迭电第二绥靖区长官王耀武,要求其立刻派李仙洲出兵南下增援,尽管王耀武满腹狐疑,深感国军在南线的进展有些顺利得太过不可思议,但抵不住蒋介石与陈诚的连番催促,2月17日,李仙洲兵团所辖三个军经吐丝口镇,采笔直路线,大大咧咧地向新泰、蒙阴地区攻击前进。

华东战场的山东、两淮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在那里,国民党投入了大量的部队。当时陈毅在山东兵力不够,粟裕还在苏北打“七战七捷”,陈毅集结不起优势力量。他在军队干部会上说:“战争首先靠勇气,就是拼,其次才是战术……我出来时就准备三条路:胜利回去开欢迎会,打败仗开斗争会,死了开追悼会!”

但战争是非常较真的。没有优势的兵力,没有灵活的战略战术,真是打不赢。当时,我军不争一朝一夕的得失,大踏步地后撤,一直退到山东。最重要的是要把兵力集中起来,跟国民党军队决战。

1946年底,陈毅和粟裕会合了。合兵之后的头两仗,一个宿北、一个鲁南,都打了胜仗。

这迫使蒋介石把前进的步伐停下来,考虑下一步怎么办。此时,华东野战军也开始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,把所有的部队整编起来,统一组织,统一部署,这些工作对后来的作战都是很重要的铺垫。

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战场的主力是张灵甫的74师。74师一开始在涟水打了胜仗,又占领了我军主动放弃的临沂,这让张灵甫非常骄傲。

到16日下午74师被消灭、张灵甫阵亡之时,除了国军83师师长李天霞为着逃避蒋介石指责其援张不力,蒙骗张灵甫谎称他们“来援救”了外,整个孟良崮就再没有其他国军的影子了。张灵甫按常理推断,只要他坚守一、二天,周边国军是无论如何都能开进来的,他也的确死守了近三天。然而,可悲的是,就是他守到第三天,不说远处的国军磨磨蹭蹭而没有开到,就是近在咫尺的“战友”83师与25师没有赶到位,从而使解放军不仅有时间攻上孟良崮全歼74师主力,因清点被歼的敌人人数不够32000人,又重返战场,再抓获躲藏的敌散兵7000余人。然后,解放军才浩浩荡荡从容撤走。

一场双方原本都有资格可能获胜、或都有危险可能战败,而在战机上双方又几近相同的战役,终于,以陈毅、粟裕赢得胜利、张灵甫则惨遭失败身亡而记入史册。

1941年,张灵甫在率部参与上高会战时,右腿被炸成重伤,蒋介石亲自派飞机安排其赴香港治疗伤腿,然而张灵甫在手术结束伤势尚未痊愈的情况下,便执意归队,导致其右腿留下终身残疾,人送外号“跛腿将军”,但张灵甫却豪迈地表示:“吾张某人腿虽废,无以站立,然中华民族得以站立,不为倭贼所欺,吾之腿值也!”

 

 

孟良崮旅游区-张灵甫击毙之地

历史已被铸就,人们不由自主创造自已新的历史画页的活动,却永不会停止。今天,从孟良崮战役那陈旧的往事中,我们是不是可以领悟些什么有益的东西呢?至少有这么三点:

第一点,真正去做一件大事,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的话,计谋、战略、策划类层次东西,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,而“做”或“实行”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。

一般来讲,真正想干大事的人,基本上都属于高智商群体。对于高智商的人来讲,基本都会拥有干某大事所需的有关文化与知识。因而,在高智商群体中,谁拥有这些有关文化与知识,并不能构成他的一种特别优势。而只会是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计谋、战略、策划了。当张灵甫将他的部队拉上孟良崮之际,不仅陈毅、粟裕顿时明白了张的战略意图,就是远在南京的蒋委员长也一下子懂得了此举的深谋大计。然而,决定胜负结局的却不是张灵甫“将计”而来的妙策。

 

满山都是死尸

张灵甫的74师大胆地向北突进,把其他队伍都甩开了两天的路程,来到孟良崮。孟良崮当时是鲁中沂蒙山区的一个石头山,据说是寸草不生。

陈毅、粟裕一下抓住了这个战机,说:好,我们就是要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那种气概。10个纵队20万人,来包围张灵甫的一个师。

孟良崮战役打响,张灵甫发现自己被共产党的大军包围了。但国民党统战部没有惊慌,认为这反而是一个好时机。汤恩伯命令张灵甫:你坚守孟良崮,当成一个磨心,把共军紧紧吸住,其他部队对陈毅和粟裕形成反包围,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。

华东野战军勇往直前,朝山上猛攻。一交手,就发现74师不好打。战斗第一天,华东野战军攻不上去,打成了胶着。这时候,张灵甫呼叫周边国民党部队向74师靠拢,形成反包围。

结果如何?到了关键时刻,这些国民党部队耍滑头了,他们都嫉妒张灵甫,你不是能打吗?你自己去打呀!但是在关键时刻,李天霞怕自己的部队有伤亡,就是不卖力打。

孟良崮山上没有水源,74师官兵连续作战3天3夜,喝不上水,体力全都耗尽了。此时,华野各部队冲到山上,把74师残部解决了。为了避免陷入重围,陈毅命令,赶紧撤退。

孟良崮战役有多惨烈?上世纪80年代,中央电视台去孟良崮采访,孟良崮的老乡说打完仗两年我们不敢上山,满山都是死尸。

谁之过?孟良崮战役再思索

5月16日深夜,当蒋介石闻讯74师被围歼后,痛心疾首,“忧思不能合睫”、“悲痛之情,睊睊心目为近来所未尝有也。”(《事略稿本》1947年5月16日)5月29日,他亲自主持对张灵甫及74师阵亡官兵的追念仪式,称74师官兵的行为:“允足发扬我革命军人之崇高武德,而无愧为我总理三民主义之真实信徒!”

号称“主力中的主力”、“有74师就有国民党”的国军精锐整编74师竟在短短三天之内便被解放军彻底歼灭,沉重打击了本已相当低落的国军士气,一些国军将领对内战前景都开始不抱希望了,时任陆军大学校长的徐永昌,在其《日记》中写下了与傅作义的饭后闲谈:“饭后论及时局。宜生谓以如此政治、如此军队剿共,真不知何年才能告一段落。”(《徐永昌日记》1947年5月20日)

民心向着共产党

回顾解放战争的过程,我军最终赢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就是人民抛弃了国民党,选择了共产党。国民党军队那么正规,武器那么精良,为什么那么快被打败了?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,就是我国台湾作家王鼎钧写的回忆录 《关山夺路》。

王鼎钧回忆说,自己到了军队当宪兵的第一课就是挨打。国民党军队动不动就打新兵,吃饭吃多了打,站岗放哨打瞌睡也打,紧急集合没穿衣服也打,反正是动不动就挨打。班长一边打,一边骂“打你个老百姓”。王鼎钧说,老百姓怎么成了个骂人的词?这么打出来的兵能对老百姓好吗?

国民党黄维兵团的18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录里说,当时他的部队打得很顽强,是其他的部队崩溃了,导致他的部队也完蛋了。漫山遍野的都是老百姓,在给解放军做饭、抬伤员,解放军和老百姓之间谈笑风生。杨伯涛说,我们打仗哪见过这种场面,我们到哪,老百姓都全逃走了,看到这么多老百姓在支援解放军,杨伯涛才明白了,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作战不努力,而是民心向着共产党。

Copyright©2015-2022 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鲁ICP备202101832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