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老区文化>红色文化

来到了南泥湾 —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、延安、梁家河接受党性教育纪行之八

时间:2024-04-18

阅读:289

字体:[] [] []

打印

来到了南泥湾

—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、延安、梁家河接受党性教育纪行之

 

“花篮的花儿香,听我来唱一唱,唱一呀唱;来到了南泥湾,南泥湾好地方,好地呀方……”这首至今让人们仍然耳熟能详,1943年由贺敬之作词、马可作曲的《南泥湾》,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后,响彻了大江南北。歌曲脍炙人口,人人都会哼唱上两句,给南泥湾披上了神秘的面纱,已成为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梦想。

图片1.png

南泥湾的稻香门

根据“赴革命圣地西柏坡、延安、梁家河接受党性教育实施方案”,我们临沂老促会系统“赴革命圣地西柏坡、延安、梁家河接受党性教育”全体学员于5月27日一早7:00钟就乘大巴车奔向南泥湾。

透过大巴的玻璃窗,观望着五月的陕北高原,像被巨大画笔濡染过一般,绿肥红瘦、澄碧可人。春风入怀,激情难抑,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,我们来到了心心念念、先辈们为之流血流汗的这方热土——延安南泥湾,感受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创业史、奋斗史。

图片2.png

1941年,王震和359旅领导研究开发南泥湾

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,隶属延安市宝塔区。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,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。据讲解员介绍,百年前,这里人烟稠密,水源充足,土地肥沃,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。到了清朝中期,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,互相残杀,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、荆棘遍野,人迹稀少,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。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,由于日寇疯狂进攻、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,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,给陕甘宁边区带来极大的经济困难。1940年秋,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毛泽东提出的“自己动手”、“丰衣足食”的号召,在“一把锄头一支枪,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”口号声中,开进南泥湾,实行屯垦,生产自救。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,发扬“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”的革命精神,经过三年艰苦奋斗,终于将荆棘遍野、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“处处是庄稼,遍地是牛羊”的陕北好江南,为边区的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。

图片3.png

三五九旅的战士开荒

当年的南泥湾垦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,包括现在的宝塔区、延长县、富县和甘泉县各一部分。359旅开进南泥湾后,旅部驻金盆湾、717团驻临镇、718团驻马坊、719团驻九龙泉、四支队驻三台庄。当年在南泥湾一带垦荒种田、开办农场的还有中央组织部、中央管理局、后勤经理部、中央西北局、边区政府、边区文协、中央党校、延安大学等单位。

南泥湾革命旧址主要包括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、三五九旅旅部旧址、八路军延安炮兵学校旧址、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、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和毛泽东、朱德、任弼时、彭德怀等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。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和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。

图片4.png

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址

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,位于阳湾,即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。垦区政府成立于1944年5月,区长由三五九旅团长张仲瀚兼任(后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)。旧居面南,是5孔土窑院落,窑洞上方有较宽的飞檐。东起第一孔是毛泽东的办公室,第二孔为卧室,其余3孔为任弼时和彭德怀旧居。

图片5.png

南泥湾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

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。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位于南泥湾镇西北约3公里桃宝峪村,其前身为“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炮兵团”,1943年改为“中国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炮兵学校”。为了培养炮兵干部,发展我军的炮兵配合步兵夺取大城市,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,1944年12月,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炮兵学校的基础上,正式成立炮兵学校,并命名为“延安炮兵学校”。这是中共创办的最早的炮兵专业学校,郭化若、朱瑞先后任校长,邱创成任政委。

图片6.png

南泥湾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

延安炮校于1944年9月开始准备,1945年元旦开学。校部下设政治处、参谋处、教育处,学校约一千人,编为3个大队10个中队,一个迫击炮教练队和一个工兵科,主要培养炮兵连、排干部,训练方针是“以技术为主,战本为辅”,并提出“有什么学什么,战争需要什么学什么”的口号。延安炮校培养了一大批干部,为我炮兵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1945年8月,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,炮校师生经过短期突击整训,于9月中旬离开桃宝峪,开赴东北,1986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。

图片7.png

中共中央干部休养所,由于采用红砖砌筑,所以又称“红楼”,位于南泥湾镇桃宝峪村。红楼是原中共中央管理局干休所,1942年由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和三五九旅自己设计,就地取材建成的二层楼房,由客房、俱乐部、跳舞厅几部分组成,主楼北边原来还有两排平房,早已拆除。该楼1943年3月筹建,于同年9月建成,是三五九旅总部炮兵团的指战员们遵照毛主席的自力更生、自己动手的指示,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建成的。

图片8.png

南泥湾党徽广场

南泥湾党徽广场。南泥湾党徽广场位于南泥湾桃宝峪村口,广场红线面积17789㎡,其中雕塑和夯土墙占地441.3㎡,硬质铺装占地约5052㎡,绿化12295.7㎡。党徽雕塑正立面为紫铜板,侧立面为不锈钢板,高13.8m,其中13代表党中央在延安经历的13个春秋,8代表8年抗战;宽19m长21m代表中国共产党建党于1921年。主体造型以党徽为核心意象,通过圆雕的表现形式,对南泥湾景区的文化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与创新,突出南泥湾景区的红色主题、文化主题。我们学员们在此参观游览,合影留念。

图片9.png

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

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位于南泥湾革命旧址,通过实物、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。在讲解员的解说下,学员们清楚了南泥湾大生产的历史,进一步了解了南泥湾工业、农业和商业的发展。

图片10.png

学员们在南泥湾合影留念

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。”南泥湾,中国历史星座中一颗红色的恒星。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其自力更生、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,夺取胜利。让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,如火炬般代代相传,照亮我们的心胸、征途和未来。

宝塔无言,延河有声。在杨家岭革命旧址,在延安革命纪念馆,在王家坪革命旧址,在枣园革命旧址,在南泥湾,我们一次次受到教育,思想一次次得到升华。

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、新中国的摇篮。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陕西的峥嵘岁月,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,赓续红色血脉、传承奋斗精神,保护好红色根脉、挖掘好红色宝藏,传承好红色精神,是我们革命老区工作者每一个人责任,只有这样,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。

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,睹物思情,我们不免情绪激荡。离别在即之时,我们面对着宝塔山纷纷合影留念,总想多留下一点革命的痕迹。怀着崇敬的心,惜别延安城。我们远望着宝塔山,目送延河水,依依不舍。

再见了宝塔山,再见了延安。我们将会继承延安精神,沿着革命先辈走过的光辉足迹,奋勇向前.……

河东区老促会高维松供稿2024.4.18

 


Copyright©2015-2022 临沂老区建设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鲁ICP备2021018320号-1